美联储历史上最高利率:回顾与影响,为何这部分历史是值得关注的
美联储历史上最高利率:回顾与影响,为何这部分历史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对比历史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发现,美联储最高利率发生在2004年3月至2007年1月间,几乎可以说是自2006年10月以来的最高利率,每10个月的中旬达到13个基点,而2008年8月至2009年1月间,只有10个基点,因此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可能性较低,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的紧缩。
当时,美联储在2004年12月将基准利率提升至5.5%,与美联储25个基点的预期差扩大至2个基点,而且各通胀数据还在持续的增长,当时正是中美利率曲线不断陡峭的时候。接下来,美联储的利率变动实际上与市场的流动性变化有着巨大的关系。
2008年1月,美联储因为议息会议的影响,决定加息25个基点,而基准利率从4.25%提高到了4.25%,而这一幅度是上一次美联储加息时的2倍。
这一下打消了市场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顾虑。此后,美联储不断加息,基准利率也不断上涨,从11个基点一路上涨到了14个基点,而且随后,升至了两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美联储加息所引发的。在2010年10月,美联储因为降息,基准利率从5.25%提升到了5.25%。但是,尽管美联储一共加息了9次,但是当时的市场平均预期是在美联储升息之后,这一轮加息周期已经结束了。
当前美联储虽然加息了6次,但是这一轮加息周期所发生的现象并不是简单的先加息,而是更加的缩表。
就这样一个加息周期,一个收缩周期才出现了。
第一,利率的上行。
利率上升之后,市场开始把美国的实际利率作为一个很低的指标。但是,市场对于美国经济的预期并不乐观。同时,美国的一些政策制定者明确表示,美国经济应该会持续保持温和的增长,但是市场的预期却偏空。
比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再强调美国的经济状况不是“泡沫”,也不是“泡沫”。他表示,美国经济处于非常好的状态,他的看法应该是“稳健”。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味着,他们不能过于激进地加息,否则会导致市场出现过热。
第二,利率的下降。
我们可以看到,利率的下降可能会带动美国经济的增长。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美联储对于美国经济的看法是否更加乐观。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