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降,市场焦点聚焦在汇率走势调整上
此前央行发布降准、市场上认央行降息措施,引起汇市波动,然而,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受到质疑,人民币升值预期不稳定,继而引发了人民币资产价格的下跌。
首先,今年的央行选择性大幅贬值。上周末央行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要求加强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支持我国银行体系加快对外开放。这也导致国内资本账户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之后会对人民币汇率的需求形成利好。
其次,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风险传导上看,央行自2019年4月以来对我国外汇市场进行了大额的投放。截至今年9月末,人民币外汇储备余额达到了1.01万亿美元,达到了连续9个月下降,而同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6.34高位回落,离岸人民币汇率则下跌至1美元兑6.32左右。
此外,全球经济放缓,是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欧元区通胀放缓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美国疲软的通胀率。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8月份,美国经济景气指数为13.5,低于上个月预期的13.6,9月终值为14.7。美国PPI指数也于今年8月跌至0.8,跌至13.7,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美国企业盈利不佳导致居民消费支出加快,从7月的5.0%下降到4月的5.2%。
最后,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风险传导上看,当前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风险主要由于全球疫情形势趋稳、美元贬值等因素,经济出现明显下行压力,为市场对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担忧增加,市场避险情绪增加。
市场避险情绪仍高涨,但同时仍需警惕欧美疫情恶化风险
今年以来,全球风险资产持续走强,避险情绪高涨。年初至今,10个交易日中,上证指数涨幅达20.49%,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22.62%,中证500指数涨幅达10.77%,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持续强劲,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增强。
同时,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分化,美国名义利率持续下行,使得市场避险情绪也不断提升,从而导致避险情绪不断升温。8月31日,美元指数升至96.215点,为2017年7月以来最高位,兑欧元也创下了2017年11月以来的新高,令美元的避险吸引力不断增强。
因此,短期内市场避险情绪仍高涨。未来市场的风险偏好可能会继续保持上行,从而会加剧市场的波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