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内利率高的原因,为何投资者趋之若鹜?本报记者梳理了近期热门的投资标的,发现颇有些相似。
1、首先,政策在支持债市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9月18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通知》,提到,适时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央行强调,中国经济当前的核心动能仍然在稳定金融市场的同时,继续推进改革创新。
2、其次,通胀预期升温。10月17日,中国10月CPI同比涨幅超预期,但核心CPI环比转负,PPI涨幅创半年新低。从整体上看,核心CPI与PPI走势呈现反向运行。9月PPI同比涨幅为-0.4%,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3、最后,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受疫情影响,通胀高企的高企已基本宣告“滞胀”。继10月PPI同比增速出现年内首次下滑后,9月CPI同比增速、PPI同比增速双双出现超预期回落。从央行202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可以看出,CPI的下行压力仍然明显。
三、股债跷跷板效应加剧。股市下跌对于资金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从表现上看,股债跷跷板效应对股市“牵一发而动全身”。短期来看,股票指数、工业增加值、股票指数均出现较大下跌,体现出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中长期来看,无论是“中长期”还是短期维度来看,金融监管趋严对于股市估值的冲击仍在持续,流动性波动对于股债的压制依然存在。
本次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主要是短期的,特别是制造业的影响明显小于经济的中长期趋势,制造业直接影响的是基础设施,在地产市场的影响明显低于经济中长期趋势的影响。从PPI同比的涨幅来看,1—9月,PPI同比涨幅达到6.8%,处于创出年内新高,同时也低于市场预期。但是,从中长期的历史来看,PPI涨幅持续下降,经济中长期趋势并未改变。
目前仍有部分投资者担忧后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府财政刺激的预期,进而导致利率下行,目前股票市场情绪仍然较谨慎,短期市场仍然处于观望期。下一阶段是供给高峰,国家继续积极的去杠杆,尤其是针对中小银行的政策还会继续执行,不排除可能会对利率造成一定的下行压力。中长期来看,美股短期内还是低位震荡,股市整体存在修复的需求,但基本面不支撑股指持续走强,依然有调整的压力。